本学期,教学督导与评价中心精心组织开展第二期“院级督导点赞的课堂”征集活动。此次活动旨在汇聚各二级学院(部)院级督导队伍听课过程中发现的精彩课堂,集中展示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,为全校教师提供观摩学习的示范课程,搭建起教学展示与交流的优质平台,拓展开放式学习资源,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质量提升。
推荐学院:信息工程学院
任课教师:王南南
课程名称:《Python程序设计基础》
教师风采:
王南南老师系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师,该教师秉持'实践导向、学生中心'的教学理念,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,教学风格幽默风趣、互动性强。在教学实施上,以专题化问题链重构课程体系,构建清晰的进阶式学习模块。课堂注重精准化案例教学,设计从趣味情境到复杂系统的螺旋上升项目链,确保能力培养的连贯性与深度。同时打造“做中学”的沉浸式实践学习,通过高频互动协作任务和综合性工程项目,有效锤炼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。其教学专长集中体现在混合式课程设计与跨学科深度融合,成功搭建起连接基础技能、前沿技术与多学科应用需求的桥梁。代表性教学成果包括:指导学生参加蓝桥杯、泰迪杯等比赛,获一等奖、二等奖多项;获第三届全国高校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;获校教学质量奖3次;2024年被评为山东管理学院“教学能手”称号;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学活动,获省级高校教师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。
督导评语:
1.综合评价:课堂氛围活跃,教师讲解逻辑清晰、生动易懂,学生参与度高,教学效果显著,体现了良好的师生互动和课程设计。
2.教学建议:建议结合行业应用,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。
教师教学经验分享:
1.优秀课程剖析:《Python程序设计基础》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。以培养学生基础编程能力、逻辑思维和项目开发素养为教学目标,采用“案例驱动+翻转课堂”的教学方法,通过在线平台实现互动学习,教学评价多元,突出过程性评价,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。
2.教学实践案例:在“智能猜数游戏”基础编程项目中,教学过程分三阶段推进:首先构建随机数生成与输入判断基础框架;随后扩展次数限制、历史记录及异常处理功能;最终通过分组代码互查强化调试能力。大部分学生反馈该项目“使抽象语法具象化”,尤其通过调试报错深刻理解程序执行逻辑。该案例证实:趣味化项目能有效化解语法学习障碍,阶梯式任务设计可自然提升代码健壮性认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