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学期,教学督导与评价中心精心组织开展第二期“院级督导点赞的课堂”征集活动。此次活动旨在汇聚各二级学院(部)院级督导队伍听课过程中发现的精彩课堂,集中展示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,为全校教师提供观摩学习的示范课程,搭建起教学展示与交流的优质平台,拓展开放式学习资源,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质量提升。
推荐学院:智能工程学院
任课教师:陈飞
课程名称:《信号与系统A》
教师风采:
毕业于山东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,主讲《信号与系统》等课程,构建“理论+工程”双模驱动体系,聚焦“目标分层递进式”理论深化与“跨学科项目群”驱动实践融合,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。主持和参与建设五门在线开放课程、思政示范培育课程,获山东省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、信息化教学比赛三等奖,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以上奖项十余项,获评校级“最美教师”“教学能手”。
督导评语:
1.综合评价:
课堂以学生为中心,融合理论与实践,以项目串联课程,激发学生探索热情。学生知识掌握系统扎实,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有效提升。教学模式兼具创新性与示范性。
2.教学建议:
进一步引入产学研前沿案例,强化人工智能等领域新技术与课程内容的融合衔接。
教师教学经验分享:
针对课程理论性强、知识体系抽象的特点,构建“经纬双模驱动”教学模式。
经线以能力进阶为导向,设计“兴趣引导-理论构建-实践应用-自主演绎”四级链条:从音频处理等生活场景,激发探索兴趣,通过分层拆解理论难点构建知识框架,依托仿真实验与硬件调试强化实践应用,最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创新性解决方案,实现从知识接受到创新创造的螺旋式提升。
纬线以跨学科项目为载体,整合“音乐方舟”、“智能健康监测”等真实项目群,引导学生融合信号处理、单片机技术、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知识,以CDIO模式达成全流程实践链路。配套建立多维评价体系,实时追踪知识与能力成长曲线。
该模式变“被动接受”为“主动建构”,助力学生在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的双向拓展中,实现知识体系、工程能力与创新素养的协同进阶。